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十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社会舆情信息员 奖金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十篇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十篇

2023-04-25 00: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1

为贯彻落实省委*书记8月3日针对《*都市报》相关报道作出的有关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批示精神以及赣州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议精神,*市及时召开市委常委会和政法委全体会议专门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建立健全了情报收集研判、部门协调联动、责任倒查、经费保障等四项工作机制,提高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针对性、持续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以强有力的工作措施纵深推进全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线索摸排,建立情报收集研判机制

全市各级充分认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困难性和艰巨性,将线索摸排作为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建立重要信息举报奖励制度。充分发挥电视媒体作用,通过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等方式,广泛发动群众,深挖社会潜在的黑恶势力及保护伞。对于举报人提供的重要线索,一经查实,视其价值程度给予相应的资金奖励。二是建立要情报告制度。各乡(镇、街道)、各单位依照《维稳信息工作规程》,严格信息报告程序和要求,实行不稳定因素每天零报告制和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周报告制,及时发现全市突出治安问题以及社会不稳定苗头和隐患,深挖黑恶势力犯罪线索,切实掌握工作主动权。三是建立情报研判机制。对重大情况、重要信息、摸排出的重要线索,由市打黑除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各成员单位每星期进行一次分析、研判,并在市委常委会上专题通报,研究工作对策,形成市委常委会定期分析、研判治安形势制度。

二、实( )行双向互动,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

为策应全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专门召开全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暨“三个排查”工作会议,对“三个排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市深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实施方案》和《*市治安乱点、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明确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在排查整治行动与专项斗争中的职责任务,切实落实排查、整治、防范、打击各项措施。对于掌握的黑恶势力线索及保护伞,市打黑除恶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打击措施,迅速组织精兵力量开展侦查,锁定证据,及时予以批捕和审判。对于全市排查出来的突出治安问题,市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逐一落实牵头单位、责任单位,限期予以解决。本乡(镇、街道)、本单位解决不了的问题,市排查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切实做到排查一起,整治一起。成立专门督查组,对排查整治行动阶段性工作以及重点区域、重点领域排查整治情况、黑恶势力犯罪线索摸排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督查情况予以全市通报,及时落实整改措施。

三、严格责任追究,建立责任倒查机制

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每半年向市委常委会述职报告一次抓维稳工作情况,在全市各级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制定《维稳工作领导责任查究暂行办法》,规范责任查究的具体程序。对于隐瞒、藏匿涉及黑恶势力等违法犯罪线索,故意设置障碍、通风报信、干扰阻碍专项斗争的,坚决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对于工作失职,排查整治不力,导致发生、群死群伤等重大治安灾害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2

一、提高掌握信息的能力,为党委、政府决策当好参谋。

加大维稳情报信息的搜集和研判力度,实现情报信息由数量到质量,由事后收集到事前预警,由孤立松散到系统研判的提升,做到“搜集广、上报早、研判准”,切实掌握维稳工作的主动权。

1、完善信息网络。构建以综治办为中心的镇、村、组三级维稳信息员网络,使情报信息工作延伸到组、到自然村庄,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苗头和隐患。(村组要有信息员名单5分,发挥作用得5分)

2、搞好排查研判。采取日常排查,专项排查,集中排查相结合,对不稳定因素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台帐全。(15分)

日常排查,即镇每半月、村每周、组每天的不稳定因素排查制度。

专项排查,即针对特定领域,特定行业或特定对象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开展排查。

集中排查,即针对敏感期,,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重点排查。

对排查的结果镇综治办与有关单位信息员或负责人交流沟通情况,分析研判形势,并上报市维稳办。

3、严格报送纪律(20分)

组级信息员每周向村汇报一次信息;村级信息员每半月向镇综治办汇报一次信息。镇综治办每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就全镇维稳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研判。(10分)

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苗头或突发性的重大事件,各地信息员在获取信息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向镇综治办或党委、政府报告。并续报事态的进展,不准迟报、漏报、瞒报。(10分)

报送形式最好书面,可以口头、电话,但各村一定要做好记录,建好台帐。

二、提高督查督办的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发生。

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重点问题,充分发挥督查督办的职能,推动问题解决,落实稳控措施,努力做到“摸得准、抓得早、控得住、化得了”。

4、大力督促化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已掌握的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和重点问题,村(居、单位)要落实化解责任人员和时限。对不能化解的大问题、大矛盾,要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或市委市政府)做好化解工作。(10分)

5、重点时期,重点地段抓好工作部署。围绕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期间及敏感时期,各村(居委会),各单位领导要超前部署维稳工作。在具体操作上突出“三个延伸”,即解决问题向重点事延伸,对群众合理合法诉求,能解决的一定要解决到位,一时不能解决的也要做好细致思想工作;稳控措施向重点人延伸,确保不漏管、不失控;应急管理向重点部位延伸,严格规范管理,严明工作责任制,确保本村、本单位安全稳定。(5分)

6、积极参与处置。一旦发生,涉及单位要积极参与,掌握情况,当好参谋并配合综治办或党委、政府搞好处置,不得推诿扯皮。(10分)

三、提高责任制落实的能力,构建齐抓共管的维稳工作机制

根据《九江市维稳社会稳定工作规程(试行)》,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10分)

7、高度重视。各村(居委会)、单位要把维稳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认真作出决策和部署;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要进行稳定风险预测评估,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及时分析判断维稳形势,依法妥善处理群众的利益诉求,确保社会稳定。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3

各位领导: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年,我院按照上级的部署,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以创建人民满意法院工作为统揽,大力加强法官队伍建设,现将“严打”整治斗争和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关于“严打”整治斗争情况

自“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开展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使“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在全国社会治安工作会议、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会议和最高法院贯彻全国会议精神座谈会刚刚结束,我院就及时组织党组成员和刑事审判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最高院的部署,长春中院会议之后,我院又分别召开党组会议和刑事审判人员座谈会,迅速对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贯彻,并就全院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进行了认真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九台市“严打”整治斗争动员部署大会结束后,又立即召开党组会议,研究制定了我院“严打”整治斗争方案,成立了以院长挂帅,由刑事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严打”整治斗争领导机构,指导、协调“严打”整治斗争工作。对开展“严打”整治斗争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召开了全院干警大会,组织全体审判人员及其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中央决策,充分认识当前我市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松劲厌战、盲目乐观的思想情绪,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严打”整治斗争作为当前刑事审判工作的头等重要任务抓紧抓好。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重要指示精神,迅速行动,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了工作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并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向“严打”工作倾斜,从其它庭室抽调懂得刑事审判业务的审判人员组成“严打”整治斗争的预备队,一旦大量案件成批到法院时,动用预备队充实刑事审判力量,保证案件及时审结。从而在全院迅速形成了开展“严打”整治斗争的浓厚氛围。

随着“严打”整治斗争的深入开展,八月份,针对大批案件包括“严打”期间侦破的案件陆续至法院。与此同时,在集中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查获的案件也到法院,特别是随着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对经济领域的犯罪以罚代刑、打击不力的局面,行政执法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也较大幅度的上升。我院面对受案数量大量增加且相对集中,刑事审判任务繁重、艰巨的实际情况。我们又及时召开党组会,认真分析严打形势,组织刑事审判干部学习讨论,使全体刑事审判干部明确地认识到,当前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为此,我们教育刑事审判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从实践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深刻理解当前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来,不断推动全院“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深入、健康、持久地开展。

(二)打破工作常规,突击审理案件。按照省高院及长春中院的要求,为迅速形成“严打”的高压态势,自“严打”斗争以来,我院进一步强化效率意识,打破一般化的工作节奏,努力加快办案速度,通过采取层层落实责任,院长、庭长亲自担任审判长审理重大案件,对“严打”案件的审理进展情况每周定期调度和协调一次,审判委员会打破例会常规,随时研究案件次,组织审判委员会委员对重大典型案件的庭审进行旁听次,庭审结束后立即研究,当庭宣判案件件,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突击审理出一大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最大限度地缩短了审限,平均审限天,为长春市组织的两次集中打击做出了贡献。如:被告人于桂申、王洪岩、董井礼、谷金海、张久玉,在长春开往吉林的公共客车上,多次盗窃,严重影响旅客的安全,经乘客举报,公安机关派干警随车抓捕,在抓捕过程中被告人再次盗窃,公安人员抓捕时被告人于桂申、王洪岩、董井礼拒捕,并持刀威胁扎伤我公安干警,检察机关以被告人于桂申、王洪岩、董井礼犯盗窃抢劫罪(因抓捕时拒捕,当场使用暴力)谷金海、张久玉犯盗窃罪,于年月日至我院,庭长当即将此案分至办案人手中,并责成办案人员审查后从速从重审结此案,第二天办案人员将书送至被告人手中,十天后即开庭审判,并当庭宣判,从重判处了被告人于桂申、王洪岩、董井礼各有期徒刑十三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罚金五千元。判处谷金海、张久玉有期徒刑三年,罚金二千元。在群众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突出打击重点,确保案件质量。我院始终坚持突出打击重点,把打击锋芒对准中央确定的三类重点犯罪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走私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从重从快方针,对罪该重判的坚决从重快判。同时,结合本地社会治安实际,集中开展了“打黑除恶”以及打击绑架、抢劫、走私、毁林犯罪等专项斗争,集中整治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按照中央关于既要坚持依法从重从快,又要坚持“稳、准、狠”的要求,我院始终把保证案件质量放在首位,牢牢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做到严之有据、严之有理、严之适度,切实把好案件审理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确保办案质量。法院审判工作是刑事案件处理的最后一道程序,对保证案件质量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判错一起案件,我们都将成为历史的罪人。为此,在严打斗争中我院教育刑事审判干部越是在“严打”的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深刻理解“稳、准、狠”原则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以准为前提,以准为中心,要切实承担起法院在刑事案件审理中最后一道程序、最后一道关口的重要责任,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办好每一起案件,把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于“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始终,在审理案件中,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牢固把握“两个基本”原则,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惩处,切实做到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准确、犯罪证据确凿,对明显不符合“两个基本”原则要求的,绝不能迁就,特别是对那些因事实或证据存在问题而不能定罪的,必须坚持标准,绝不因为“严打”就降低质量标准而草率下判。如徐鹏敲诈一案,徐鹏因家中孩子有病,到单位两次强行借款,并都出了欠据或收据,检察机关以敲诈罪,后经开庭审理,证据不能证明其构成犯罪,经审委会研究决定宣告无罪。

对同当地公安、检察机关在事实、证据或适用法律上看法不一致的案件,力争在当地协调好,在一审的环节就解决好,绝不把矛盾上推。如方野暴力取证案,开庭审理时有名公安干警和名武警出庭证明方野没有对被害人实施暴力,根据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其犯暴力取证罪,经同检察机关沟通,检察院主动撤回。与此同时,我们坚持由审判长、庭长、主管院长和审判委员会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层层把关,详细审查证据,准确适用法律,决不草率下判,确保了审结的每一起案件都做到了据以定罪量刑的犯罪事实准确,犯罪证据确凿。同时,认真执行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对具有揭发检举他人犯罪等立功表现和自首及其他法定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的犯罪分子,严格依法从宽处理,进一步分化瓦解了犯罪分子,推动了“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院在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在宣传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注重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信息工作,确定专人负责“严打”信息的采集和报送,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全面、准确、及时地反映“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的重要动态、重大案件的审判情况以及审判工作的重要情况和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翔实的材料和科学的依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注意及时总结“严打”审判经验,科学分析“严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及时提出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增强工作部署的针对性和工作措施的有效性;全面、准确地收集和分析“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的有关情况、数据、重点案件信息以及其他社会动态,特别是紧密结合当地社会治安、经济生活的实际情况,对比较突出的犯罪进行重点调研,深刻分析其成因及发展趋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开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同时,依法及时审理好经济、民事、行政等各类案件,特别是集团诉讼案件,坚持在立案、送达、开庭、宣判、执行全过程说理讲法,最大限度地做好息诉服判工作,防止矛盾激化,特别是避免因裁判不公、执行工作不力、思想工作不到位给社会造成新的不安定因素;进一步加强接待工作,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制,力争使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安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充分发挥其调解纠纷、化解矛盾的第一道防线的职能作用,特别是鉴于当前因民间矛盾激化而导致大量杀人、伤害案件发生的实际,与有关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做好民间纠纷排查和调解、疏导工作,最大限度地防止因民间矛盾激化而导致的杀人、伤害案件的发生。同时,通过积极做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帮教管理措施,以及针对在办案和调研中发现在管理制度和环节上存在的漏洞和隐患,及时提出司法建议,提醒和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等有效途径,努力使严打整治斗争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使严打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一大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分子受到严惩。“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开展以来,我院共受理一审刑事犯罪案件件,审结件,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的罪犯人,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对三类犯罪,均在法定刑以内从重处罚,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人,占判决发生法律效力罪犯的%。共受理一审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件,审结件,判处罪犯人,并积极适用财产刑,判处罚金和没收财产万元。通过依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和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有力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二是基本上达到了公正与效率的目标。年,案件收案数量明显上升,严打任务十分繁重,而审限明显提高,年案件平均审限为天,年案件平均审限为天,与上年同比审限平均缩短了天,做到了高效办案;解决了以前存在的打击不利的问题,年适用管、缓、免的案件件人,年适用管、缓、免的案件件人,特别是在对盗窃案件的处理上,解决了个别同志指导思想上的注重财产刑,轻自由刑的思想,解决了此类案件打击不利的问题;案件质量得到了提高,年全年上诉案件件,占审结案件的,上级法院维持件,发回重审件,上诉率与年同期相比下降个百分点提高了案件质量;正确处理了“严打”同其它审判工作的关系,在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今年同期受理案件件,审结年,执结件,结案率比上年同比上升个百分点。

三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严打”声势和氛围。在四月中下旬和六月末至七月初全省组织的两次集中打击中,我院共组织召开集中公开宣判大会次,对名罪犯进行了公开宣判,参加公判大会旁听的群众达余万人次,有力地震慑了犯罪,鼓舞了人民群众。组织集中公开宣判次,我院通过选择社会影响大、群众广泛关注的重大典型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当庭宣判,并利用电视转播,就案讲法,以及在报刊和电台、电视台上开办“严打”专题和快讯,积极开展“严打”宣传和政治攻势,在全市形成了强大的“严打”声势和氛围。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斗争,使社会治安形势也开始出现了一定好转。从调查情况看,刑事案件的发案数量有所下降,重特大案件的上升势头得到了遏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积极性得到了增强。

四是法院队伍得到了进一步锻炼。自“严打”整治斗争以来,我院的广大干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刑事审判干部基本上都放弃了节假日,加班加点,昼夜奋战。有的审判人员晚上在办公室阅卷,还有一些干警在患病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战斗在工作第一线。应该说,正是广大干警这种高昂的斗志和吃苦耐劳、连续作战、无私奉献的精神,确保了我院“严打”整治斗争和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严打实践证明我们的这支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顽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二、关于队伍建设工作情况

几年来,我院针对新形势下法官队伍建设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坚持了以人为本,素质优先、能力本位,坚持政治治院,思想政治工作强院的队伍建设工作原则,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坚持以制度管人,深入开展教育整顿和违法审判追究,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使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效。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一)坚持以政治理论武装干警。新形势下队伍建设出现了新的难点,其关键所在是宗旨问题没有解决好。为此我们在“做让党放心法官、建人民满意法院”活动中,为全面落实总书记《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讲话精神,为使干警能认真践行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院把提高干警理论素质放在首位,把讲学习放在新形势下法官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上。

一是科学地制定学习规划。我们根据“创建”活动的要求和法官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全院学习规划,并制定三年内实施计划。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要求都作了明确规定,做到时间安排到课时,内容确定到专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是科学地确立学习内容。以特色理论教育为主线,立足“适用”确立特色鲜明的培训内容。一是重点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与法院工作的关系;二是学习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有关理论,引导法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学习全国政法会议精神,明确法院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工作任务和重点,坚持严肃执法,公正裁判,维护法制的权威和统一。四是学习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转变审判作风。

三是采取科学的学习模式。在学习模式上,我们本着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平时与集中相结合,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并成立了双休日培训学校,作为理论辅导的主阵地。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做到了三个结合,其一是自己读书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既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又保证了学习的系统性;其二是研讨与答疑相结合,互相交流,互相启发,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其三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引导法官注重把握基本观点和理论体系,在联系实际上求效果,在提高认识问题能力上做文章。

四是建立了学习效果保障体系。实行“三严”、“三挂钩”和“三建立”制度。即学习与岗位目标责任制挂钩,与争先创优挂钩,与干部晋职晋级挂钩。“三建立”即建立了学习出勤档案、学习成绩档案和学习评价档案。通过加强学习,使法官谈问题观点清楚,安排工作思路清晰,具体落实方向明确。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人民满意的法官队伍。在队伍建设中,我院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领先,讨论制定了《关于加强法院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确定了贴近审判实践,适应审判需要,政治上引导,与生活上关心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我院党组坚持把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各项基本路线、方针放在首位,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寓于有形的活动之中,着力培养干警的大局意识、效率意识、公正意识,树立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院党组为切实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确保司法公正,推进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做深做细,让干警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使之深入到每个干警的思想深处。

一是结合时势,培养“公仆”意识。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着力培养干警的“公仆”意识。因为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应当为人民掌好权、服好务,他们肩负着为百姓排忧解难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经济发展的重任。几年来,我院先后组织干警观看《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等优秀影片、学习湖的优秀事迹、专题学习谭彦、尚秀云、任继友、鹿道有等优秀法官的先进事迹,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他们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去年以来,结合创建人民满意法院活动和“一教育三整顿”活动开展了“为谁掌权、为谁办案、为谁服务”的大讨论和“假如我是当事人”的换位讨论,进一步强化了干警的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

二是以情动人,以事感人,春风化雨,作干警的贴心人。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院坚持审时度势,在“情”字上做文章。通过春风化雨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干警与领导的心贴近了,气顺了,劲足了,体现在审判工作上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我院在开会学习文件的同时,还以“情”字为着力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每个同志的心坎上,靠事实服人,以真情感人。尽管法院经济条件并不好,但每年都力所能及为干警解决冬季采暖、冬储菜等部分困难,每年春节,都要慰问家属,在深深的祝福和诚挚的道谢声中,为干警赢得家庭成员的尊重和理解,使干警家属自觉、自愿地支持法院的工作。另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干警生病住院领导要亲自看望;干警婚丧嫁娶领导也要亲自参加;干警遇到困难,由领导出面解决。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干警的心田,极大地激发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形式多样,寓教于乐。只有形式多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经常化和新鲜感,使之不流于形式而取得实效。寓教于乐,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使之不陷入空洞的说教而易于警接受。每年的“三八”、“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我院都开展内容不同、形式各异的文艺汇演和活动,陶冶干警情操,培养干警的爱国热情和敬业精神,增强干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了干警综合素质,确保了公正司法。今年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我院又深入扎实地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结合总书记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讲话,在干警中开展争做“优秀党员”等活动,集中组织执行干警开展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奉献”为主要内容的“五讲”教育;以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三观”教育;以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三职”教育。通过以上教育,有力地解决了理想不坚定、政治观点不强、服务大局意识淡化等问题使思想政治工作紧随时代步伐,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三)坚持抓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以制度管人,是实现法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建人民满意法官队伍的根本保证。为此,我院在各项工作的管理上狠抓了制度建设。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岗位责任制》、《队伍管理制度》、《审判管理制度》、《调研、宣传、信息、司法统计工作制度》、《接待和处理交办工作细则》、《行政后勤管理制度》等六大方面八十项制度。把我院的各项工作均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从而堵塞了管理中的漏洞,约束了管理中诸多不规范行为,使得管理水平有明显提高。一些人员较多的庭室,如刑事庭、经济庭、执行庭、市区法庭等还结合各自庭室队伍现状和工作特点实际,依据院里有关规定,自行制定了若干单行管理细则,如九台法庭针对法庭地处市区,当事人凭借社会关系说情多,易影响公正执法的实际情况,组织全庭人员讨论制定了市区法庭审判工作管理制度,从接待、审判、执行到卷宗归档等八个方面细化了本庭人员的职责,严格规范了执法行为,受到了当事人的称赞。

(四)坚持抓加强监督,从严治警。几年来,纪检监察部门在人员少,工作量大,事务繁杂的情况下,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党组的支持和领导下,不畏艰苦,敢于碰硬,坚持原则,在维护司法公正,党风廉政建设及严格审判纪律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一是坚持教育为主,积极御防。有预见性的开展各项教育。两年来我院先后开展了利用胡长青、犯罪行为的警示教育,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人民法院违法审判纪律处分方法》及上级法院通报的法院干警受到处分的案例开展就案讲法教育。

与此同时,扩大线索,主动出击,积极寻找案源。由于工作的需要,纪检监察在正常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上报转办案件的同时,不等不靠与审判监督部门同力合作,坚持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克服“民不举官不究”的倾向,采取案件评查,错案追究,案件回访等措施不断扩大案源,一经发现一查到底,并对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以案讲法,达到处理一件教育一片的目的。

二是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外部监督机制建设。为了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自年以来,我们强化了外部监督机制建设。首先,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知名人士中,聘请了义务执法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争求他们对审判人员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执执纪中存在的问题,争求他们对审判人员工作意见和建议,有效地约束了干警严肃执法,特别是加强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络工作室,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采取党组成员包片,各庭室包团的办法落实了人大代表联络责任制,召开了人大代表座谈会,定期对人大代表进行走访,争求他们对法院工作特别是对审判人员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及参加院长接待日活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来信来访案件,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再次,建立了案件回访制度,定期召开了由企业法人、普通案件当事人参加的座谈会,争求他们对审判人员的意见。党组成员定期走访案件当事人,争求他们对法院执法的意见。通过加强外部监督机制建设,使之与内部监督机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三是严格贯彻市纪委及最高人民法院两个办法精神,严肃处理违纪干警。年前,由于思想重视不够,查处力度不够,对一些违纪问题处理的不够严肃,以单独谈话,通报批评,扣罚奖金取代行政处理,致使一些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年全院处理干警仅名,均为行政警告处分,年以来,特别是年以来,由于党组高度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得力,敢于坚持原则,先后有人次受到不同种类的处理。其中按岗位责任制处理人次,大会通报批评人次,下岗培训人次。有人次受到行政处分,其中行政警告人次,行政记过人次,行政记大过人次,免去助理审判员职务人次,免去庭长职务人次,免去审判员职务人次,辞退人次。

四是坚持纪检一票否决制度。两年来在干警提职晋升,评优受奖,调整使用上纪检充分发挥了作用,先后有人因有个别问题影响了评优受奖,有人在职务调整上受到了影响,有名中层被调离了岗位,两名纪检干部连续被中院、九台纪委评为各类先进。年我院的违法审判追究工作受到了长春中院的通报表彰。

(五)坚持抓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增强活力。为推进争创工作的不断发展,三年来,我院不断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一是实行了全员竞争上岗。全院各类人员通过个人自荐,组织推荐,民主测评,竞职演说,党组任命的方式,实行竞争上岗。二是建立了考评机制、奖惩机制、培训机制、流动机制和监督机制,对全院实行流动管理体制,使公平、竞争、择优、劣汰的管理机制不断深入落实。自实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以来,有人下岗培训,有人因工作考核不称职从审判岗位到助理岗位,调整了个庭室负责人,调整合议庭成员人,形成了人人有压力的局面,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促进了队伍建设。

(六)坚持抓整顿,改进作风。从年开始,我院始终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教育整顿工作。把整顿的重点放在、办“三案”、钱权交易问题;对待群众冷、横、硬、顶等衙门作风问题;纪律松驰、泄露审判秘密、乱用枪支械具等问题;受利益驱动争管辖、以及拖拉办案超审限、卷宗不归档等五个方面的问题上。在整顿期间,我们坚持了以下四种作法,坚持个人自查,案件抽查,财务检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从源头上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是主动整顿。我们认真组织干警学习文件、谈体会、讲认识,积极清除厌倦、畏难等各种消极情绪、引导干警加深对司法腐败严重性、危害性的认识,增强搞好教育整顿的自觉性。通过教育,促使广大干警认真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提高、自我鞭策。通过主动出击,自查自纠,逐步把教育整顿工作引向深入。

二是开门整顿。我们坚持广泛接受监督,把法院工作评判权交给群众的作法。我院聘请了社会执法监督员,向被告公布了审判工作的有关规定;设立了法官违法违纪举报中心、举报箱、举报电话;完善了院长接待日制度;发出了致全市人民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征求意见函、随案发放监督卡等。共聘请执法监督员人,发放公开信封,征求意见函份,召开各种座谈会次,走访人次,对群众反映的司法腐败问题、行业不正之风问题及其它方面的问题,采取积极、稳妥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深入整顿。在“群众满意年”活动和教育整顿工作中,我院紧紧围绕当前群众对法院最不满意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查摆,一致感到当前群众对法院最不满意的问题主要是:个别案件裁判不公、个别审判干部拖延办案、审判作风粗暴和乱收费问题。我们的查处的重点就落在重点问题、重点部门和重点人上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有效措施。

四是严肃整顿。我院党组不怕揭丑、不护短,敢于面对现实,顶住了外界的说情、干扰、对整顿中查出的问题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特别是对顶风违纪人员,依照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严惩不贷。用严肃查处的实际行动做出了有力的回答,切实推动了创建工作的开展。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4

我校贯彻落实呼伦贝尔市教育党工委《关于加强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意见》指示精神,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涉稳重大问题的发生,2020年9月以来,我校涉稳形势稳定,现就我校稳定的形势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稳定的总体情况

1、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情况

2020年9月以来,我校无发生矛盾纠纷现象,教学秩序井然有序,全体教师积极努力,营造了和谐有序的维稳环境。

2. 信访问题

目前,我校党员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均稳定,无上访和不稳定因素存在。

2、无煽动地域仇恨、地域歧视;无散步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散步污言秽语,损失社会公序良俗。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等。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摸清底数、建立的台账

通过排查摸底,全面排查我校党员干部涉稳舆情、矛盾纠纷等建立台账。通过工作能够彻底解决的,需要落实教育的涉稳措施的,逐一建立登记台账。

2、突出重点、落实责任

按照建立的台账,可以通过谈话,及时召开分析会,校园维稳摸底排查分析会,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对排查出来的苗头和问题及时汇总,责任落实到人,明确解决的时限。

3.严格把关,提高质量。

根据舆情信息工作时效性、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坚持把讲政治、讲大局的要求贯彻到舆情信息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及时全面了解社情民意,关注社会舆情的动态,个性是对各种重要问题、重大事件、突出事件的反映和特殊的思想动态。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5

一、网络公共事件及特征

所谓网络公共事件,是指围绕现实中的某个社会事件产生,在网络空间引起网民讨论并进而形成强大网络舆论,影响党和政府决策或造成重大现实影响的公共事件。200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诸如云南“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我爸是李刚”事件、“郭美美事件”和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微笑门”事件,这些事件刚发生时只是一般的、局部的现象,但由于在互联网络上的快速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继而迅速发展成为网络公共事件,不仅给社会心理投下了阴影,还带来了不少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公共安全危机。政府相关部门如果应对不及时、不主动、不科学,小事就可能变成大事,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给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危害。所以,网络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对各级政府社会的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的重大挑战,也成为对政府官员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媒介水平的重要考验。因此,深入研究网络公共事件的机理和规律,对地方政府高效处置、有效应对网络公共事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公共事件具有传统公共事件的一般特性,如:突发性,即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都难以预料;紧迫性,即稍有拖延就可能进一步升级恶化;公共性,即需要公共权力介入,调动和整合公共资源等等。但是,为区别于传统公共事件,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一些重要特点更需准确把握。

⒈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传播的快捷性。互联网对网民的完全开放,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表达情感的机会。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微博客网站,所有网民都有条件在网上发声,社会各阶层都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截止2011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13亿,仅新浪微博网友每天微博就已超过8600万条。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使网络舆论热点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一些社会事件一旦上网曝光,网络舆论就成为事件发展的最重要推手。一般来讲,热点事件发生后,2至3小时后就会出现有关网帖,6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会达到高峰。随着3G时代的到来,使手机上网更加便捷。

⒉网络公共事件主要集中在政治与民生领域。近几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复杂多样,基本上都集中在政治与民生领域,2008-2010年在国内发生的148起重大网络公共事件中,涉及官员腐败与政府管理、警民对抗以及医患纠纷、城市拆迁、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的事件占47%。“躲猫猫”反映的是牢头狱霸的胡作非为和司法部门的不作为;邓玉娇案反映的是官员腐败问题;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反映的是政府部门的乱作为;杭州飙车案反映的是贫富差距;“执法钓鱼”讨论的是对执法合法性问题的关注;郭美美炫富事件引爆了慈善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引发了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危机。总之,网络公共事件已经从虚拟走向了现实,且主要集中在政治与民生领域。

⒊网络公共事件容易出现群体极端化倾向。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电子邮件服务、电子广告栏、在线聊天和网络博客等都支持用户以匿名的方式参与其中,借助这种传播主体的隐蔽性,网民可以毫无顾忌地宣泄极端化的观点和情绪,形成负面情绪“溢出”效应。任何一个独立的事件都有可能被网民或网络媒体进行“有罪推定”,进而激化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对立情绪,如仇官、仇富等。匿名状态容易降低人们对群体规范的遵从性,进而发生大规模的网络集群的集合行为。

⒋在网络公共事件产生、演变的过程中,往往真相裹挟着谣言。这些谣言的扩散传播增加了政府处置这类公共事件的难度。网络谣言及虚假信息有极强的诱惑性。有的抓住网民的猎奇心理,利用网民的仇官、仇富心态,编造一些千奇百怪的离奇“真实故事”、“花边新闻”、“干部丑闻”;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打着关心民众的幌子,编造和传播一些让人恐惧和不安的消息,以此达到挑起事端、扰乱社会的目的。可以说,每一次谣言的出现都会伴随着网上不同程度的炒作,因而应对和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的重中之重。

⒌微博发展迅猛,加剧了网络公共事件的生成、演变和规模效应。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应用已成为网络社交的新平台。它以独有的技术优势、足够的社会实践和推动民主前进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微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微博的海量信息和字数局限性,造成微博只有现场没有真相,只有片段没有整体,网民对突发事件的传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是一种猎奇。因此,如何对潮水一般汹涌澎湃的“微舆情”进行应对和管理是互联网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二、地方政府应对网络公共事件面临的挑战

目前,地方政府互联网建设和发展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面对国际、国内网上舆论形势的新变化,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产生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方式,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管理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新要求。

⒈网络舆情研判面临新课题。当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直接催生了网络舆情,而且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和多变,其原因既有基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平台因素,又有当下的网络管理尚未提供给网民传播信息尺度规范的因素。在层出不穷的网络公共事件和某些看似“躺着也中枪”的偶然遭遇中,触及到了现阶段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廉 政、城乡融合、公众参与等社会深层次问题。网络舆情已经成为考察民意焦点指向、确定政府工作重点的一个风向标,网络诱致突发事件成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实践当中的一个难题。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研判的重要性,在“风起于青萍之末之时”,无动于衷,最终使小事变成大事,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视。因此,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重视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和危机管理,提升地方政府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已经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课题。

⒉网络公共事件应对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也是问题凸显期和矛盾多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联合在京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表明,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互联网的强大分众聚合功能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动员和组织方式,也为各种政治、社会势力在网上勾联、聚集、组织、动员提供了便利,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给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谣言产生的密集区。近年来,随着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多以及微博、社区网站、手机短信等新兴传播工具的大量使用,网络谣言渐呈多发态势,由网络谣言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从2011年网上热点分布情况看,网上关注点从过去关注大城市、东部发达地区明显转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 因此,如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回应网民关注的问题,及时进行权威信息,有效应对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⒊依法管理互联网亟待加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其中日益突出的是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网络欺诈、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严重威胁了网络运行安全,网络窃密等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和利益。然而,我国在依法管理互联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技术手段跟不上互联网发展步伐,三是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以吉林省为例:全省9市(州)和长白山开发区管委会,仅有5个地区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全省网宣部门的专门管理人员不超过50人。因此,如何加强互联网管理地方性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管理专门机构建设,建立起运转高效、体制机制健全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⒋驾驭新兴媒体能力急需提高。有关数据显示, 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信息形态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正从以文字形式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延伸;在应用领域方面,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互联网开始逐步进入国民经济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在服务模式方面,互联网正在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在传播手段方面,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同时,互联网媒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网上舆情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日益明显,网上舆论形势复杂。因此,如何推动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提高网民素养,理性表达意见和利益诉求,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切实提高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有效应对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管理提出的挑战,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三、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

网络公共事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表明中国社会的公民参与的自觉性、自主性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对政府和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它不仅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引发强烈的社会动荡,甚至会动摇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公共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

1.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首先,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以增加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网宣、公安、电信、新闻出版、广电等互联网管理部门要整合资源,规划、建设覆盖论坛、博客、微博、新闻栏目等新兴媒体的互联网信息内容监测指挥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监测效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严谨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网络舆情的搜集——筛选机制,从网络的信息海洋中提取出所预设的目标舆情或热点舆情,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和干预,再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出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使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从即时处置型向事先预警型转变。舆情监测系统由舆情站、舆情监测点、舆情信息员三个层次构成。舆情信息员可以运用短信、电子邮箱、在线输入等方式上报舆情信息,舆情监测点对这些上报的舆情要加以整理,分析手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再以舆情专报的形式向舆情站反馈,舆情站可以利用舆情智能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做整体分析,及时掌握有关舆情动态并提出预警。同时,还要建立舆情即时通报制度。舆情监测部门要将网上舆情动态以专报的形式每天收集整理,及时报送。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非法聚集活动、重大灾难等信息,网上突发事件信息以及网上出现的特别重大敏感的信息更是要一事一报。通过建立舆情即时通报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的舆情动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处置随时可能发生的舆情危机。

其次,要建立起科学的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在网络舆情监测的基础上,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中的各类舆情事件的波及范围、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形成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最后形成相应的舆情报告的过程。舆情研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研判。网络舆情定性分析的特点是以个案为研究对象,强调对舆情的基本面的概括和对舆情走势的 预测,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时空研判、民意研判和社会研判三项指数,这三项指标紧密联系,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舆情事件进行综合考察。网络舆情的定量研究是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对危机传播中的网络舆情进行汇集分析,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比如“手机舆情热点话题发现”技术、网络信息处理领域的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政务舆情研判与应对的指标体系,包括政府响应、信息透明、政府公信力、动态反映、行政问责、网络技巧和善后处理等分项指标,据此,一方面,可以对政府舆情进行及时研判,制定预案防止应对失误;另一方面,可以对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是要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网络舆情的形成依赖于三个基本条件:作为意见表达平台的互联网、作为舆论主体的网民、作为舆论对象的中介性的社会事件,通过对这些网络舆情构成要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网络舆情研判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最终为政府的危机治理提供支持。同时,针对公共危机的生命周期,将舆情研判的工作方式固化、细化为预警机制、响应机制、机制、反馈机制等。

三是要加强网络舆情研判体制建设。任何危机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发展周期,在不同的危机事件中,在不同的危机发展阶段,网络舆情的内容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其体制建设要以情报学的信息检测、汇集作为技术、数据支撑,以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为主导,结合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加强网络舆情体制建设。

最后,要加强网络舆情预警研究。面对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重点监测、认真分析、慎重处置网络舆情,力争将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化解在潜伏阶段,不使其演变成为重大危机。在这方面,吉林省从2011年开始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尝试,基本建立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舆情预警机制。概括称之为“五个一工作体系”,即建立一套舆情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系统,一个舆情分析研判机制,一组舆情引导信息平台,一个舆情引导应急工作机制,一支舆情引导专门工作队伍。

2.重点抓好网络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的应对工作。首先,要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止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事件。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维护稳定大局、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应对工作,及时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防止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事件。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工作常态化。应对网络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谣言传播所造成的危害。

最后,要制订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传播的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邀请相关专家、抽调职能部门专业人员,集思广益,制定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修订公共事件谣言传播的应急预案,使其更加科学、完善、切实和有效。

3.妥善处理网络公共事件,明确网络公共事件处置流程。首先,要密切关注涉及地方政府的重大敏感信息。包括:涉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重大时政、经济信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食品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敏感信息;涉及企业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等重要信息;涉及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信息。

其次,建立网络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分级制度。在出现网络公共事件或发现网络谣言后,根据预警级别和相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将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制止网络谣言工作常态化。

再次,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在网上及时进行权威信息;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决策和部署主动征求网民意见;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事件及处理结果的网上通报;澄清虚假信息和不完整信息,驳斥网络谣言,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听取网民意见与建议,并就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网上答复等。

最后,要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政府的省级层面,协调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推进合署办公,比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作模式,分别由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省通信管理局负责同志兼任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二是由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集省直互联网管理和应急各相关部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三是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建设RTX网上工作交流平台,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日常联系沟通和信息传输,形成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的合力。

4.加强互联网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管理互联网。首先,要加强互联网管理机构建设。设置专职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方针、政策,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牵头处置互联网信息内容引发的突发事件等。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按照上述两个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机构建设,明确专门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落实工作责任。

其次,要加强应对网络谣言专门队伍建设。各级宣传、网管、公安、通信等互联网管理相关部门要注重吸纳和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理论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一线网络评论人才、掌握尖端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应对网络谣言的专门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由核心网评员、重点网评员和普通网评员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组建由各领域专家构成的专家库,为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提供人才支撑。

最后,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治谣、止谣。公安司法机关要建立完善的查实、惩治网络谣言传播者和造谣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立法、执法部门在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我国现有的与互联网管理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或发表诽谤、传播其他有害信息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者,要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5.提高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驾驭新媒体的能力。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公共事件中的表现不佳,为此,要加强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培训,使 各级领导干部适应网络虚拟社会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应对网络媒体及处理网上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建立一个常态化、全覆盖的培训体系。通过培训和学习,全面提高网络舆情工作队伍和领导干部的媒体素养,提高领导干部驾驭新媒体的能力,使其在网络的常态宣传和应急处置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未柠,窦含章.微时代危处理[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2]杜俊飞.政府网络危机[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

[3]谢耘耕.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6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85-02

随着网络舆情在高校范围的发展和渗透,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进行积极探索,认真研究高校网络舆情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新挑战,正确引导校园网络舆情,占领网络新阵地,强化网络综合管理,不断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在“建好网”上下功夫,着力扩大网络主流舆论阵地

(一)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不断壮大高校主流思想阵地

网站建设在形式上要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在内容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又要突出服务功能,在宣传手段上应多样化,发挥网络“多媒体”优势。坚持理想信念与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相结合、道德基础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主流思想舆论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引导管理相结合、文化传承创新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体现时代要求的大学文化相结合。利用传统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论坛等形式结合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开言路,集思广益,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中大学生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在网站上引领并设置热点专栏、舆情互动板块、留言板块,增强红色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的方便性、快捷性、及时性,使主流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二)把握网络内容导向,不断加强舆论引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的内容,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好网络舆论导向,旗帜鲜明的与错误言论、思潮展开批评,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做到在网上有党、团组织的声音,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红色网站”,唱响“主旋律”。

(三)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网络建设,开放学习网络资源

以生为本,鼓励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网站开设校报、校园网络BBS、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等板块。开展网上知识竞赛、问卷调查、网页设计、网上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成为网络空间主体,满足大学生求新、求异、求特的需求,锻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网络参与、网络批评、网络监督,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在“管好网”上出实招,切实提高网络管理水平

不断完善和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加强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对于高校BBS等信息交流平台,建立相关条件准入机制,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加强校内网站与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建立IP地址使用信息数据库和IP地址分配使用逐级责任制。必要时,可与辖区公安局网络监察处合作,在校园网设置网络数据监控服务器,连接校园网核心交换机,方便公安局远程监控和查找学校用户网络信息访问和情况。同时,不断加强网络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校园网络的安全防护、信息适时监测与跟踪系统,加强绿色信息屏障,对网络不良信息进行过滤,对部分信息进行分级处理,坚决抵制有害和低级庸俗等各类消极、灰色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层面更好的协助网络舆情的管理。

三、在“用好网”上建机制,有效开展网上舆论引导和思想疏导

(一)完善舆情信息的采集处理机制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采集和研判是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完善高校舆情监测系统。运用科学方法多维度从学习、生活等角度对网络中的舆情信息进行实时“t望”监测,自动挖掘采集、分析、汇总和监视,有效鉴别、合理筛选关键信息。同时,可利用网上搜索引擎,划定一些关键词缩小搜索范围,在大学生聚集较多的网站、论坛,划分搜索频段,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和信息采集。二是建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上报机制。畅通班级――院级――学校三级校园信息收集舆情信息渠道,发展一批信息员,有的放矢,重点关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舆情信息和传统媒体及网络媒体平台的舆情信息,特别在如“两会”、“”等敏感时期要切实24小时轮流值班跟进。

(二)舆情内容的分析研判报告机制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监测内容主要关注涉及学校管理、维权、吐槽、泄愤类以及关于国家、政治、社会等复合性舆情信息,这是反映学生思想动态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高校要关注日常网络舆情动态。一是要加强分析归类。对舆情敏锐深入分析,判断舆情事件的真伪、所属类型、发展程度、舆论诉求等细节,将碎片讨论归纳为条理有序的观点论据,总结舆论对于讨论内容的主要态度,统计不同观点的动态比例倾向。二是要综合研判。一方面,对涉及的部门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处理;另一方面,对根据舆情关注的焦点和发展情况提出预测性研判和动态性研判,及时预测事态发展趋势并加以跟进,做出相应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判断。三是要报告反馈。在对网络舆情综合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及时“上传和下达”,将有关信息客观、全面、及时上报给相关领导和下达到相关部门,为舆情引导干预做铺垫。

(三)舆情过程的引导干预机制

在深入了解舆情的原因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取“网上疏导”和“网下引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干预。一是要主动设置议题。因势利导,精心设计,积极主动营造校园网上热点信息,形成舆论氛围,在加强监控、引导力度的前提下开放舆论通道,“求同存异”,让广大学生对事件发展有一个交流讨论的空间。必要时邀请校领导做客网络,围绕舆情,从官方角度回应学生提出的问题,以权威话语权争取更多学生信任。二是要适时预警。一方面设立高校的预防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发现舆情,积极主动捕捉一些苗头性、倾向性动态。有效了解网民诉求,捕捉讨论中的“敏感”话题,迅速查清舆情的根源和症结,第一时间溯源,与源作者取得联系,寻找问题所产生的原因,化管理为服务,尊重学生,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设立突发事件的应对反应机制。第一时间掌握态势,了解网民态度倾向,根据事件发展情况制定应对策略,引导舆情,部门联动,统一观点,步调一致,分工合作,避免事态扩大化。三是要及时信息。创建网络权威信息和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做到信息准确及时、公开透明,进行跟踪报道、分享和转载,实时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对群体性和突发性事件,更是要有节奏地信息通报,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将舆情的范围和影响控制住,保证事态不升级扩大,避免谣言产生和散布。

(四)舆情结果的评估反思机制

网络舆情渐渐平息后,要做好后续总结工作。一是要撰写舆情报告总结。通过撰写舆情报告总结,层次鲜明突出事件的主要矛盾,不回避问题,尽量客观公正地去揭示舆情事件发生的起因、发展态势、网民诉求。二是要及时梳理经验教训。对整个舆情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并进行梳理,反思学校各职能部门对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的状况,加强沟通交流,共同探讨舆情应对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舆情协调应对能力。同时,从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舆情处理线路图层面提出应对此类网络舆情的切实可行的建议,供领导的下一步决策做参考。三是要跟踪反馈。对舆情事件的后续态势发展特别是舆论对问题解决情况的态度和可能衍生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跟进,及时将有关情况反馈给学校有关部门并及时回应网民对事件的关注和质疑,妥善处理好事件的后续工作。

四、结语

面向高校网络舆情和大学生思想实际,我们要善于借鉴多种学科的知识理论,拓展教育方式,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技术手段,规范高校网络舆情平台,加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余玉,叶战备.网络舆情管理路径创新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127-128.

[2] 李娜.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引导策略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2-63.

[3] 赵中源,王国栋.高校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其治理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1:58-59.

[4] 刘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5] 何勇娇.网络舆情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4:25-30.

[6] 刘东.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14:27-32.

[7] 张思奇.高校网络舆情调控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20-22.

[8] 王伟林,丁乐成,程立平.论高校网络舆情有效监督管理[J].计算机安全,2012(5):78-79.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7

2020年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报告

2020上半年,我中心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中心班子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及时调整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班子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由支部书记牵头,分管主任具体负责,其他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明确工作责任,狠抓责任落实,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为推进中心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

于年初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召开了意识形态工作专题会议,及时学习传达贯彻有关文件精神,重点学习了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及我市相关文件精神,并对2020年意识形态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并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了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责任状,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三)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

以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为平台,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切实抓好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一是制定了党员教育培训计划并将学习纳入到“三会一课”中。今年以来,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意识形态7次,讲授意识形态党课1次。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理论学习第一位。三是建立党员干部个人学习档案,将党员干部的个人学习计划、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集中收集整理,记录党员干部学习历程。

二、存在的风险和隐患

参照宣传部下发的《全市各部门单位意识形态工作风险排查参照表》,我中心对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研判,并对风险点进行逐一排查,主要存在的风险和隐患有:

(一)意识形态谈心谈话开展相对较少。

不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党员、群众思想动态和本领域舆情动向。(二)本单位管理的公众号、微信、QQ工作群等舆论阵地的建设与管理管控不严,可能出现、传播不实、甚至转发错误言论的现象(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警示教育较少。(四)班子及成员对分管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抓落实还不够,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落实不到位。(五)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监管力度不够。(六)对本单位党外人员意识形态教育管理不够严格。(七)对本单位宗教信仰情况信息掌握不全面。(八)党员干部利用网络平台可能出现(转发)不良信息等行为。三、下一步防范措施

一是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心意识形态领域的统领作用,加强正面引导,让全体干部职工在中心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充满激情,弘扬正气,同心同向,通过培育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阵地,形成积极向上的院风。

二是要切实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在正面引导中筑牢思想防线。

从强化广大医务人员政治意识、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引导大家自觉抵制各种错误行为,强化责任意识。

三是注重在纪律约束中规范举止。

要加大规章制度的落实和警示教育力度,教育广大医务人员自觉守纪律讲规矩,自觉净化“工作圈”“生活圈”“娱乐圈”,树立党员良好形象,做一名严守纪律的医务工作者;结合廉政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用反面典型和案例警示教育医务人员,做到警钟长鸣。

四是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教育中心全体员工不在QQ、微信、微博、移动手机端等网络平台、转发具有负面影响的信息;严禁本中心干部职工在网络上消极的言论和低级庸俗的图片视频等;需在网站上的政务信息,要经主管领导审核通过才能在网上;坚持不信谣,不传谣,不妄议,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五是狠抓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落实。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8

一、网络公共事件及特征

所谓网络公共事件,是指围绕现实中的某个社会事件产生,在网络空间引起网民讨论并进而形成强大网络舆论,影响党和政府决策或造成重大现实影响的公共事件。2009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了诸如云南“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我爸是李刚”事件、“郭美美事件”和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微笑门”事件,这些事件刚发生时只是一般的、局部的现象,但由于在互联网络上的快速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继而迅速发展成为网络公共事件,不仅给社会心理投下了阴影,还带来了不少影响社会稳定的隐患,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公共安全危机。政府相关部门如果应对不及时、不主动、不科学,小事就可能变成大事,直接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给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带来危害。所以,网络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对各级政府社会的响应能力和应急能力的重大挑战,也成为对政府官员网络媒介素养和网络媒介水平的重要考验。因此,深入研究网络公共事件的机理和规律,对地方政府高效处置、有效应对网络公共事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公共事件具有传统公共事件的一般特性,如:突发性,即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等都难以预料;紧迫性,即稍有拖延就可能进一步升级恶化;公共性,即需要公共权力介入,调动和整合公共资源等等。但是,为区别于传统公共事件,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一些重要特点更需准确把握。

⒈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和传播的快捷性。互联网对网民的完全开放,拓展了所有人的公共空间,给了所有人发表意见和表达情感的机会。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微博客网站,所有网民都有条件在网上发声,社会各阶层都习惯于在网络上“喊话”。截止2011年底,我国网民总数已达5.13亿,仅新浪微博网友每天微博就已超过8600万条。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使网络舆论热点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一些社会事件一旦上网曝光,网络舆论就成为事件发展的最重要推手。一般来讲,热点事件发生后,2至3小时后就会出现有关网帖,6小时后就可被多家网站转载,24小时后在网上的跟帖和讨论就会达到高峰。随着3G时代的到来,使手机上网更加便捷。

⒉网络公共事件主要集中在政治与民生领域。近几年来,网络公共事件复杂多样,基本上都集中在政治与民生领域,2008-2010年在国内发生的148起重大网络公共事件中,涉及官员腐败与政府管理、警民对抗以及医患纠纷、城市拆迁、环境污染等民生问题的事件占47%。“躲猫猫”反映的是牢头狱霸的胡作非为和司法部门的不作为;邓玉娇案反映的是官员腐败问题;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反映的是政府部门的乱作为;杭州飙车案反映的是贫富差距;“执法钓鱼”讨论的是对执法合法性问题的关注;郭美美炫富事件引爆了慈善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引发了公众对社会的信任危机。总之,网络公共事件已经从虚拟走向了现实,且主要集中在政治与民生领域。

⒊网络公共事件容易出现群体极端化倾向。互联网上普遍存在的电子邮件服务、电子广告栏、在线聊天和网络博客等都支持用户以匿名的方式参与其中,借助这种传播主体的隐蔽性,网民可以毫无顾忌地宣泄极端化的观点和情绪,形成负面情绪“溢出”效应。任何一个独立的事件都有可能被网民或网络媒体进行“有罪推定”,进而激化为带有普遍性的社会对立情绪,如仇官、仇富等。匿名状态容易降低人们对群体规范的遵从性,进而发生大规模的网络集群的集合行为。

⒋在网络公共事件产生、演变的过程中,往往真相裹挟着谣言。这些谣言的扩散传播增加了政府处置这类公共事件的难度。网络谣言及虚假信息有极强的诱惑性。有的抓住网民的猎奇心理,利用网民的仇官、仇富心态,编造一些千奇百怪的离奇“真实故事”、“花边新闻”、“干部丑闻”;更有一些别有用心之徒,打着关心民众的幌子,编造和传播一些让人恐惧和不安的消息,以此达到挑起事端、扰乱社会的目的。可以说,每一次谣言的出现都会伴随着网上不同程度的炒作,因而应对和治理网络谣言已经成为提高网上舆论引导能力的重中之重。

⒌微博发展迅猛,加剧了网络公共事件的生成、演变和规模效应。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应用已成为网络社交的新平台。它以独有的技术优势、足够的社会实践和推动民主前进的潜质,对公共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微博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微博的海量信息和字数局限性,造成微博只有现场没有真相,只有片段没有整体,网民对突发事件的传播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只是一种猎奇。因此,如何对潮水一般汹涌澎湃的“微舆情”进行应对和管理是互联网管理面临的新课题。

二、地方政府应对网络公共事件面临的挑战

目前,地方政府互联网建设和发展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面对国际、国内网上舆论形势的新变化,面对互联网快速发展产生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方式,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和管理将面临许多新课题、新挑战、新要求。

⒈网络舆情研判面临新课题。当前,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直接催生了网络舆情,而且使网络舆情更加复杂和多变,其原因既有基于网络传播的技术平台因素,又有当下的网络管理尚未提供给网民传播信息尺度规范的因素。在层出不穷的网络公共事件和某些看似“躺着也中枪”的偶然遭遇中,触及到了现阶段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廉政、城乡融合、公众参与等社会深层次问题。网络舆情已经成为考察民意焦点指向、确定政府工作重点的一个风向标,网络诱致突发事件成为地方政府应急管理实践当中的一个难题。但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地方政府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舆情研判的重要性,在“风起于青萍之末之时”,无动于衷,最终使小事变成大事,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网络舆情研究的重视。因此,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重视网络舆情的收集分析、监测研判、回应沟通和危机管理,提升地方政府应对和处置网络舆情的能力,已经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重要课题。

⒉网络公共事件应对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同时也是问题凸显期和矛盾多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联合在京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1》对中国210起重大舆论事件的研究表明,网络舆论在近七成(67%)的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互联网的强大分众聚合功能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动员和组织方式,也为各种政治、社会势力在网上勾联、聚集、组织、动员提供了便利,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给建设和谐社会、促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稳定带来了新的变数和挑战。同时,互联网已经成为网络谣言产生的密集区。近年来,随着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多以及微博、社区网站、手机短信等新兴传播工具的大量使用,网络谣言渐呈多发态势,由网络谣言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后果。从2011年网上热点分布情况看,网上关注点从过去关注大城市、东部发达地区明显转向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 因此,如何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回应网民关注的问题,及时进行权威信息,有效应对网上突发事件和网络谣言,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⒊依法管理互联网亟待加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提高了我国地方政府信息化的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其中日益突出的是网络安全问题。如网络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网络欺诈、网络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了公共安全;网络病毒、黑客攻击等严重威胁了网络运行安全,网络窃密等严重威胁了国家安全和利益。然而,我国在依法管理互联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技术手段跟不上互联网发展步伐,三是管理人员力量不足。以吉林省为例:全省9市(州)和长白山开发区管委会,仅有5个地区成立了专门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全省网宣部门的专门管理人员不超过50人。因此,如何加强互联网管理地方性法规建设,完善互联网管理专门机构建设,建立起运转高效、体制机制健全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⒋驾驭新兴媒体能力急需提高。有关数据显示, 2011年年底我国网民人数已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信息形态方面,网络信息传播正从以文字形式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延伸;在应用领域方面,互联网正从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互联网开始逐步进入国民经济的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在服务模式方面,互联网正在从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在传播手段方面,传统互联网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延伸。同时,互联网媒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网上舆情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特征日益明显,网上舆论形势复杂。因此,如何推动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提高网民素养,理性表达意见和利益诉求,形成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切实提高驾驭新兴媒体的能力,有效应对各种互联网新技术管理提出的挑战,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

三、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公共事件能力的对策

网络公共事件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表明中国社会的公民参与的自觉性、自主性与积极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对政府和社会来说,它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因为它不仅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引发强烈的社会动荡,甚至会动摇政权的合法性基础。所以,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网络公共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公共事件的能力。

1.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的能力。首先,要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平台建设,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以增加投入加强科技研发和技术手段建设,网宣、公安、电信、新闻出版、广电等互联网管理部门要整合资源,规划、建设覆盖论坛、博客、微博、新闻栏目等新兴媒体的互联网信息内容监测指挥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监测效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严谨的依据。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起网络舆情的搜集——筛选机制,从网络的信息海洋中提取出所预设的目标舆情或热点舆情,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和干预,再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出正确的舆论方向引导,使网络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从即时处置型向事先预警型转变。舆情监测系统由舆情站、舆情监测点、舆情信息员三个层次构成。舆情信息员可以运用短信、电子邮箱、在线输入等方式上报舆情信息,舆情监测点对这些上报的舆情要加以整理,分析手中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再以舆情专报的形式向舆情站反馈,舆情站可以利用舆情智能分析技术对网络舆情做整体分析,及时掌握有关舆情动态并提出预警。同时,还要建立舆情即时通报制度。舆情监测部门要将网上舆情动态以专报的形式每天收集整理,及时报送。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非法聚集活动、重大灾难等信息,网上突发事件信息以及网上出现的特别重大敏感的信息更是要一事一报。通过建立舆情即时通报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及时掌握国际、国内的舆情动态,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处置随时可能发生的舆情危机。

其次,要建立起科学的网络舆情研判机制。在网络舆情监测的基础上,对刚刚发生或正在发展中的各类舆情事件的波及范围、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形成一种价值和趋向判断,最后形成相应的舆情报告的过程。舆情研判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要重视网络舆情的定性与定量研判。网络舆情定性分析的特点是以个案为研究对象,强调对舆情的基本面的概括和对舆情走势的预测,主要包括网络舆情的时空研判、民意研判和社会研判三项指数,这三项指标紧密联系,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舆情事件进行综合考察。网络舆情的定量研究是综合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对危机传播中的网络舆情进行汇集分析,建立相关指标体系,比如“手机舆情热点话题发现”技术、网络信息处理领域的话题检测与跟踪技术、政务舆情研判与应对的指标体系,包括政府响应、信息透明、政府公信力、动态反映、行政问责、网络技巧和善后处理等分项指标,据此,一方面,可以对政府舆情进行及时研判,制定预案防止应对失误;另一方面,可以对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估。

二是要建立网络舆情研判机制。网络舆情的形成依赖于三个基本条件:作为意见表达平台的互联网、作为舆论主体的网民、作为舆论对象的中介性的社会事件,通过对这些网络舆情构成要素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网络舆情研判的指标体系与模型,最终为政府的危机治理提供支持。同时,针对公共危机的生命周期,将舆情研判的工作方式固化、细化为预警机制、响应机制、机制、反馈机制等。

三是要加强网络舆情研判体制建设。任何危机都有其特定的生命发展周期,在不同的危机事件中,在不同的危机发展阶段,网络舆情的内容和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其体制建设要以情报学的信息检测、汇集作为技术、数据支撑,以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为主导,结合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加强网络舆情体制建设。

最后,要加强网络舆情预警研究。面对网络舆情,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建立网络舆情的预警机制,重点监测、认真分析、慎重处置网络舆情,力争将网络舆情带来的风险化解在潜伏阶段,不使其演变成为重大危机。在这方面,吉林省从2011年开始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尝试,基本建立起了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协同配合的舆情预警机制。概括称之为“五个一工作体系”,即建立一套舆情信息收集报送工作系统,一个舆情分析研判机制,一组舆情引导信息平台,一个舆情引导应急工作机制,一支舆情引导专门工作队伍。

2.重点抓好网络公共事件中网络谣言传播的应对工作。首先,要抓小、抓早、抓苗头,防止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事件。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从维护稳定大局、创新社会管理高度,重视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应对工作,及时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上舆论,防止网络谣言引发社会事件。

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工作常态化。应对网络公共事件中的谣言传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谣言传播所造成的危害。

最后,要制订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传播的应急预案。各级政府要邀请相关专家、抽调职能部门专业人员,集思广益,制定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公共事件中谣言传播的总体预案和专项预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经验教训,不断修订公共事件谣言传播的应急预案,使其更加科学、完善、切实和有效。

3.妥善处理网络公共事件,明确网络公共事件处置流程。首先,要密切关注涉及地方政府的重大敏感信息。包括:涉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重大时政、经济信息;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食品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重大敏感信息;涉及企业产品质量、企业形象等重要信息;涉及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信息。

其次,建立网络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分级制度。在出现网络公共事件或发现网络谣言后,根据预警级别和相应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将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制止网络谣言工作常态化。

再次,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其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在网上及时进行权威信息;负责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重大决策和部署主动征求网民意见;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突发事件及处理结果的网上通报;澄清虚假信息和不完整信息,驳斥网络谣言,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听取网民意见与建议,并就媒体和公众关心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网上答复等。

最后,要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在政府的省级层面,协调联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推进合署办公,比照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作模式,分别由省公安厅网安总队、省通信管理局负责同志兼任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二是由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召集省直互联网管理和应急各相关部门,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的形式,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最大限度地进行信息资源共享;三是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建设RTX网上工作交流平台,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日常联系沟通和信息传输,形成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的合力。

4.加强互联网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依法管理互联网。首先,要加强互联网管理机构建设。设置专职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国家有关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方针、政策,指导、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牵头处置互联网信息内容引发的突发事件等。各地、各部门、各单位也要按照上述两个文件要求,进一步加强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机构建设,明确专门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落实工作责任。

其次,要加强应对网络谣言专门队伍建设。各级宣传、网管、公安、通信等互联网管理相关部门要注重吸纳和培养高水平的网络理论和管理人才、高素质的一线网络评论人才、掌握尖端网络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建设一支应对网络谣言的专门队伍。同时,进一步加强由核心网评员、重点网评员和普通网评员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加强网络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组建由各领域专家构成的专家库,为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和网络谣言提供人才支撑。

最后,要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治谣、止谣。公安司法机关要建立完善的查实、惩治网络谣言传播者和造谣者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立法、执法部门在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依照我国现有的与互联网管理相关的法律规定,对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或发表诽谤、传播其他有害信息危害公共安全、影响社会稳定者,要依法惩处,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9

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

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压实局党组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根据市委、市纪委监委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要求,结合市自然资源局工作实际,制定本责任清单。

一、领导班子主体责任清单

局党组领导班子对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承担领导、组织、推动、落实的重要职责,发挥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

(一)加强组织领导

1、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年初召开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部署会议,总结工作,分析形势,部署任务。

2、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列入全局目标管理任务,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今年提出的“11364”工作目标紧密结合。

3、落实“一岗双责”,抓好廉政责任分解。党组书记与党组成员、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体系。

4、每半年召开1次专题研究党风廉政建设的会议,研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并督促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

职责。及时全面了解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组织整改。

5、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每半年向市纪委专题报告1次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6、旗帜鲜明讲政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始终做到“五个必须”。

7、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备制度,将本单位的重要工作、大额财务收支、项目工程审批、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及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等情况如实向市纪委报备,确保不出现漏报、迟报、瞒报现象。加强对维护党章、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监督检查。

8、尊崇党章,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各项规定,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9、完善和落实每月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党员学习制度,巩固和深化主题教育,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把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精神、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

政治任务,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

10、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每半年分析形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和主动权。

11、开展廉洁从政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坚定政治立场。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以及中央、省、市一系列关于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共产主义信念,提高廉洁自律意识。

12、开展党纪党风警示教育。每年开展2次警示教育,保持警钟长鸣,防微杜渐;组织学习有关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通报,使广大党员干部从反面教材中汲取教训,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3、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关于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若干规定》,认真执行干部任职民主推荐、考察、谈话、公示、报批等程序,确保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严格规范。

14、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实绩考核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

15、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和查处“为官不为、不廉、不勤”等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并重。

16、严格执行拟任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征求派驻纪检监察组意见制度和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制度,抓好新任干部任前廉政教育,确保用人权的正确行使。

(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17、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章程》的学习,自觉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强化党的意识。

18、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建设,按期完成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

19、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员发展和党费收缴工作。

20、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务公开条例(试行)》,规范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程序和方式,推进党务公开。

(六)加强作风建设

21、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坚决纠正“四风”,完善公务接待、财务管理、考勤等作风建设等相关制度,把改进作风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22、将主题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深入推进局机关反对“四风”的专项整治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违反作风建设相关规定的同志进行廉政约谈,坚决杜绝“四风”问题回潮。

23、加强对局党组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整改存

在问题。定期开展作风建设专项督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严肃查处和通报,杜绝在项目审批、综合考核中出现违规违法行为,以严明的纪律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24、完善并落实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坚决刹住公款请吃、公款娱乐、公款送礼、奢侈浪费及“慵懒散”等不正之风。

25、继续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活动,局党组要根据前期排查出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推进落实整改。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整改方案,做到以上率下,主动整改纠正,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以适当方式内部通报。

(七)加强纪律建设

26、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更加严格。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督查干部职工的遵纪守制情况,杜绝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聊天、玩游戏等现象。

27、做好廉政风险点防控排查工作,全面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明确风险等级,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通过开展廉政提醒、谈心谈话,对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八)加强制度建设

28、每半年召开一次局党组会,总结半年或全年领导班子

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部署任务,并听取班子成员落实“一岗双责”情况。

29、党自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负责同志,每年谈心谈话不少于2次。

30、年底前局党组向市委、市纪委书面报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班子成员向局党组书面报告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31、健全完善党委与派驻纪检监察组的沟通工作机制,自觉接受指导和监督,并听取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32、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议事决策规则,凡重大事项、干部任用等重要问题经集体讨论决定,严格决策程序,防止决策失误,提高决策水平。

33、建立党员干部违法违纪问题通报制度,对单位或个人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在一定的范围内及时通报。

(九)深化政治巡察

34、持续巩固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成果,不断深化整改落实,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35、切实抓好省委巡视市委反馈相关意见整改,建立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有效整改落实。

36、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对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推进巡视巡察反馈意见整改不力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实施问究。

二、主要负责人主体责任清单

党组书记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1、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列入日常重要工作议程,主持召开党组会,分析研究、部署安排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批办督办。

2、研究制定党组、班子成员主体责任清单,督促班子其他成员和局、局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廉洁从政,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与班子成员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抓好任务分解,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监督检查,督促工作落实。

3、组织开展党风党纪教育、廉政警示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自觉筑牢廉政自律思想防线。

4、继续推进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据前期排查出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和制定的整改方案,推进落实整改。要带头落实整改方案,做到以上率下,主动整改纠正。

5、学习贯彻上级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的部署要求,每半年主持召开党组专题会议,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重大事项,部署安排风险点排查等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

6、严管班子、严带队伍,每年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同其他班子成员及科室负责人开展谈心谈话不

少于1次,对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约谈提醒、批评教育、督促整改。

、加强对局机关支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检查指导,对落实不力的,进行廉政谈话,督促整改;对责任不落实,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严肃问责、严肃查处。

8、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召开领导班子***,指导局机关支部召开民主(组织)生活会,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把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作为**重要内容,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年内上廉政党课不少于1次。

10、持续抓好上级巡视巡察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整改问题。

11、驰而不息加强作风建设,及时研究部署作风建设工作,对全局重大节日期间作风建设及时提醒,每半年听取作风建设情况汇报1次。

12、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对疑难信访和群众反应强烈的热点问题,采取现场办公、现场督办等方式协调解决。

13、认真接待重要的来信来访,落实群众来信阅批制度,对重点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化解信访积案,及时处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14、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集体研究,落

实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末位表态等制度,科加强民主决策,主动接受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15、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程序、纪律等要求。

16、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及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等,当好“领头雁”。

17、带头执行请示报告、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规定,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作风建设规定,带头培育良好家风,加强对亲属、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自觉接受监督,保持良好形象。

18、督促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在抓好业务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

19、加强督促指导,对一些党风廉政建设重大问题、重点工作实行点题汇报。不定期开展对领导班子成员及下级领导班子正职廉情约谈,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提醒告诫和监督约束。

20、年底向市委、市纪委报告年度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情况。

三、班子其他成员主体责任清单

党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履行“一岗双责”,对职责范围内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

1、组织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市委、局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部署要求,协助党组主要领导履行主体责任。

2、履行“一岗双责”,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我局承担的重大项目建设、产业园市发展、全市综合考核、能源节能降耗等各项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每半年向局党组报告1次分管范围落实主体责任情况。

3、督促分管科室负责人履行主体责任,全年听取分管科室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情况汇报不少于1次,分析研判形势,研究重大事项,部署安排工作。

4、加强经常性廉政教育,组织推进分管范围内的廉政文化建设,与分管科室负责人提醒谈话不少于2次,对分管科室人员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对发生的不正之风或不廉洁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及时纠正。

5、结合工作实际,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点,落实防控措施,健全长效机制。

6、组织分管科室经常性开展党风党纪、廉政警示等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悟初心、守初心、践初心,筑牢廉政自律思想防线。

7、继续推进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分管科室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活动中排查出的问题清单和制定的整改方案,督促落实整改。

8、积极参加局领导班子**,并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

部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9、密切联系群众,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不少于4次;主动接待涉及分管范围内的群众来信来访,对举报、诉求及时批办、跟踪督办。

10、自觉贯彻民主集中制,客观公正研究决策“三重一大”事项,涉及分管事项规范抓好落实。

11、组织分管科室认真抓好巡视巡察相关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并举一反三、全面整改问题。

12、持续加强分管科室作风建设,及时研究部署、督促推进,严肃工作纪律,加强对分管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情况不定期进行检查,督查干部职工的遵纪守制情况,杜绝迟到、早退,工作时间上聊天、玩游戏等现象。

13、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践行“两个维护”;自觉遵守党规党纪及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规定等,当好表率。

政治安全形势分析研判报告篇10

区人民法院

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继先进性教育活动结束后,又结合我区干部队伍实际,从十月份起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从严治党保先进,同心同德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理论学习、听讲座、接受警示教育等,思想上受到了很大的促进,觉得这次教育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

如何同心同德促发展,如何在本职岗位上为区的发展做贡献?我深切感受到,必须结合法院的工作实际,围绕创建“平安区”,建设“法治城区”,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努力创新司法实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作用。

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落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要为促进建设法制城区,法院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特点和难点,因此,必须要有新工作思路与对策。工作实践中,我们有了一些新的做法与启示。

首先,法院工作必须要有新的创新精神和新的思路。如涉及农嫁居等社会敏感性案件、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审理上,要求审判执行工作围绕“平安区”的创建上要有新高的工作目标,要求加强院庭长对创建“平安区”有影响的案件的把关力度,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设立载体抓创建,与党员先进性教育相结合,提出开展“我为平安区建设作贡献”大讨论;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重视判后答疑,减少不必要的。目前,这些工作目标已经基本实现。11月,针对我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部分干部涉嫌受贿、等行为,我院计划发出司法建议,希望在处理罚没物品和评估工作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并完善相关制度。

二是要有创新的工作机制。如完善庭室联动机制。在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我院还将全院的综治责任内容分解、细化到各庭室,与《岗位目标考核》相结合,每季进行考核。刑庭在严厉打击各类犯罪的同时,结合审判工作,加强对被告人的法制教育和对判处缓刑的被告人的帮教工作,落实专人负责对被判处缓刑的未成年被告人的回访考察教育工作;民一、民二庭、行政庭、执行局、立案庭以及各法庭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化解社会矛盾、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努力实现法院审判工作在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上得到有机统一;各法庭发挥法院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处于综合治理第一线的优势,积极参与当地的综治活动,主动配合和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处理各类事件,把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办公室则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由于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措施明确,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我院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要将综合治理工作和审判执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长期以来我院始终结合自身审判执行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努力化解社会矛盾,未发生因工作疏漏而引发,从而把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刑事审判工作至11月底,我院新收刑事案件884件,同比上升16%;结案830件,同比上升22%。通过从重从快依法惩处犯罪,震慑和惩戒了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消除了不稳定因素,促进了我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对民商事审判工作至11月共审结婚姻家庭、继承、劳动争议、房地产等各类民事案件2316件,同比上升6.58%。审结破产、买卖合同、票据、金融等各类经济纠纷案件1005件,同比上升28.35%。注重加强对破产案件的审理,共审结破产案件3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破产企业职工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对简易案件则做到快审快结,多调少判,使审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办理一些疑难、复杂案件和新类型案件,依法平等地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行政审判工作至11月共审结行政诉讼案件37件,受理各类行政非诉审查执行案件87件,已审查执结87件。随着我区城市建设的加快,征地拆迁的扩展,各种利益冲突加剧,从而造成群体性行政诉讼案件上升,我院慎重处理此类案件,做到多沟通,多调解,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已审结的我区临平街道双林村136名村民分别诉区政府和区国土资源局等4件群体性诉讼案件中,因工作到位,处理妥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院行政庭我院干警还结合工作实际,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征地拆迁引发的原因和对策》一文,该文对预防征地拆迁引发提出了较好的司法建议,并获区征文二等奖,被中院《情况反映》采用。执行工作至11月新收执行案件2179件,同比上升40.67%;执结1870件,同比上升25.84%,努力提高案件的实体结案率和执行标的到位率,着力构建执行工作良性循环长效管理机制。在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执行局注重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先后执结了市高发磨料磨具(集团)公司等多起欠薪案,为职工挽回工资损失400余万元,及时消除了不安定因素,有力地维护了我区的社会稳定。为优化执行工作的外部环境,我院大力加强执行协作网络建设,注重部门协调,在政法委牵头下成立惩治妨害公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协调小组、执行联络员、执行信息员为主体,并组织健全、职责清晰的执行协作网络,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是要积极做好司法预防工作。如工作继续抓好了深化服务,方便群众诉讼,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和萌芽阶段。我院在认真落实便民措施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落实了窗口部门的AB岗制度和限时服务制度,离岗去向制度等。全面推行立案“一站式”服务和指导,实行风险提示制度。着力解决涉诉问题,落实专人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做到认真对待、仔细核查、及时回复,杜绝“告状难”、“申诉难”现象。今年来,我院接待来访1538人次,处理来信2684件,没有出现一例因为接待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和进省进京上访事件。此外,开辟绿色通道,快立快审欠薪案件,及时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对刑事案件中盲聋哑及未成年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为其指定辩护,为少数民族被告人寻找翻译,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考虑到部分当事人在正常上班时间不便诉讼的情况,设立了“假日法庭”和“预约法庭”,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考虑到上班后经常停电的现况,主动将上班时间提前一个小时,利用清晨有电时机抓紧审理案件,真正方便群众诉讼。

五是要坚持机制延伸,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职责。改革审判方式。今年来,我院坚持“能调则调,该判则判,调判结合”的原则,积极探索调解方法和艺术。如瓶窑法庭总结出“四加强”经验:加强庭前调解、加强庭审调解、加强庭后调解和加强对调解协议履行的监督。8月,我院对近年来的调解工作进行了认真回顾和分析,提炼出“以人为本,坚持‘情、理、法’相融的调解方式”、“巧借外力,构建‘陪、辅、协’结合的联动网络”、“扩大效果,探索全面渗透审执工作的调解格局”为核心的成功经验,并在全院推广这些成功经验,建立起富有区特色的调解机制,提高我院的司法能力和水平。同时,我院牢牢把握法院改革的正确方向,积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并在区委、区人大常委会的领导、监督和司法局、各镇乡(街道)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4月底圆满完成了人民陪审员的选任工作。经培训,24名人民陪审员已于5月1日起正式走上审判岗位。到目前为止,已有392人次参加207件普通程序案件的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创新工作机制。行政审判中,针对以往行政机关负责人很少亲自出庭的情况,我院积极与行政部门加强沟通,并在刘庆龙区长到我院调研时,及时反映情况,从而引起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书记在7月26日的行政案例分析会上要求各单位行政首长树立现代法治观念,对重要案件亲自出庭应诉。在此基础上,区政府出台了《区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办法》。该制度实施一个多月以来,对制度规定应由行政首长出庭的案件,出庭率达到100%,进一步规范了我院行政诉讼案件应诉行为,增强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观念,进一步树立责任政府的良好形象。11月8日,《市法院信息》第六十五期以“区法院加强沟通争取支持区政府制定制度规范行政首长出庭”为题,介绍了我院这一制度。9日,王基信院长作出批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的建立,区是第二家。此项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审判质量,促进依法行政有着积极的意义,望各基层法院积极推行。”为巩固庭审效果,在坚持进行"严打"斗争,对各类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我院对偶尔失足的罪犯以及未成年罪犯坚持宽大、教育的方针,根据不同的案情,对被告人分别处以缓刑、拘役、免于刑事处罚或单处罚金。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我院坚持"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和"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认真落实帮教措施,对被判缓刑的未成年罪犯改造情况进行考察和回访,有助于未成年罪犯树立起重新做人的信心。加强指导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是调解民间纠纷的群众性组织,对防止民间纠纷激化、预防民间纠纷的发生起着重大作用。为此,我院干警,尤其是各人民法庭干警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广泛深入到农村、企业、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帮助调解人员增长法律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就地及时处理一些民间纠纷,与基层组织一起筑起一道及时调处民间纠纷、化解各类矛盾的坚固防线。今年,区法庭被评为市市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

六是完善机构设置。我院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自设立来,由于充分利用快速立案、快速调解、快速审判的“短、平、快”的审理方式,及时有效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为巩固和扩大效果,今年六月我院设立专门审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民三庭,设正副庭长各一名,并在区交警大队临平中队设立巡回法庭,在加大力度完善机构设置的同时,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的诉讼服务。据统计,民三庭自成立以来,已审结案件132件,其中调解结案率达到了85%以上。

七是重视宣传重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结合审判,我院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把教育人民群众遵纪守法作为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加强与新闻单位联系,以举案析法的形式,积极向省市区级电视台、电台、报纸投稿,及时邀请省市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宣传面,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今年来共编印信息73期,简报12期,向新闻媒体投送稿件千余篇,多篇稿件被新华网、人民法院报等部级媒体采用,扩大了法院工作的影响面。以巡回审理方式,加强综治工作。深化综合治理工作,加大利用典型案件巡回审理进行法制宣传的力度,使审判工作服务于“平安区”建设,规定塘栖、区、瓶窑法庭每年巡回审理案件不少于4件,良渚法庭不少于2件,机关庭室也要选择适当案例进行巡回审理,从而达到"审结一案,宣传一线,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我院区法庭于10月份率先在闲林镇、仓前镇、中泰乡设立巡回法庭,并制定了《巡回法庭操作规程》,加快和规范了巡回法庭的建设。恢复与乔司、运河两镇及临平、南苑、星桥、东湖等四个街道的联系,组织干警参加乔司镇流动人口管理上门登记活动和“文明从脚下起步”宣传教育活动,将综治工作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分解到各机关业务庭,明确每2个月走访一次,并建立台帐,严格检查。举办法制讲座,宣传法律。行政审判庭今年已为600余名行政执法人员上法制课,获得行政机关好评。5月份,刑庭应看守所的要求,组织力量对在押人员提出的近百个法律咨询问题进行解答。加强“庭校共建”工作,帮助学生提高法制水平。我院机关各庭室和法庭的10名干警分别被十几所学校聘为法制副校长,不定期地为学校上法制课。积极参与社区共建,把社区的综治工作作为己任。我院多次指派专人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党员干部还在各自所在社区参加各种共建活动。适时召开宣判大会,突出“严打”的社会效果。4月份,刑庭组织合议庭,对被告人周某某在监室内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一案到看守所进行了公开宣判。区看守所组织了全体在押人员进行旁听。宣判后,主审本案的审判长还对判决进行了评析,并向在押人员进行了法制宣传,同时向在押人员介绍了我院和区检察院、司法局于去年7月15日联合的《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暂行规则》中的相关规定,建议在押人员大胆地提出适用此类案件的审理,以切实维护自己的权益。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之后,被告人认罪案件大大增加,提高了办案的效率。7月5日,我院在临平文化广场对11名被告人进行公开宣判,加强群众的警示教育。

八是重视调研工作,提高公正司法的前瞻性。针对近两年审判执行中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增多,为增强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调研促进审判,今年我院成立了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亲任组长,并组织资深法官和理论基础较为扎实的大学生成立12个课题小组,由分管院长任组长,对“农嫁女土地权益纠纷”、“青少年犯罪的预防”等课题进行调研。目前,关于“青少年犯罪情况分析及犯罪预防对策”的调研报告被市中院采用。关于“农嫁女土地权益纠纷”的调研为我院有针对性地审理好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奠定了基础,并被区委《调查与研究》采用,并引起何关新书记的重视。8月份,我院通过调研提炼出做好调解工作五点经验,不仅进一步提高了我院的调解能力和水平,还被市中院和省高院采用,以简报的形式向全省转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